1. 首頁 > 社區(qū) > [!--htlm--] > 帖子詳情頁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htlm--] ·2022-06-14 18:29:33

前段時間,朋友說讓我推薦一款可以K歌的麥克風給他,因為他的兒子要參加校園歌手比賽,以方便練習。作為一名數(shù)碼UP主,我對這方面肯定是有所了解的。于是就推薦了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給他。主要原因是這款麥克風主打高保真重放音效、內置10種不同音效以及集成音響和麥克風于一體,為用戶帶來全新的K歌體驗。體驗下來,真的不錯,有了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的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了!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JBL KMC300麥克風的包裝簡潔明了,左上角為橙色的JBL品牌Logo,正面突出了產品的概貌。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背面除了產品圖外,下方為文字的描述,簡要介紹了一些產品特性的相關信息。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其實內部有著黑色的海綿用以保護麥克風,隨機還贈送了一根Type-C充電線和3.5mm音頻線,非常貼心。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先來看看JBL KMC300麥克風帥氣樣子吧!它一共有3種顏色,分別是暗夜黑、櫻花粉、藍綠色。最后選擇了暗夜黑,感覺這個顏色比較百搭,少男少女都能使用。麥克風采用了一體化的設計,外觀造型與傳統(tǒng)麥克風相仿,特別有親切感。頂部的防風罩上,JBL的品牌Logo顯得非常醒目。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在JBL KMC300麥克風的手柄上,設置了兩組,共6個功能鍵。最上方的是音量+鍵,其次分別是電源鍵、音量-鍵;下組為音效切換鍵、消原音鍵、藍牙鍵。這此功能按鍵都特意設計為凸起式,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易于識別和操作。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除了品牌Logo,麥克風頂部防風罩兩側也設計了裝飾板。手柄采用了磨砂質感的pvc材質,防磨抗摔,而且大小適中,握感舒適。當開機后,會有一圈LED燈條亮起,頗具儀式感和層次感。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至于底部,主要是充電接口和3.5mm音頻接口,一定程度上方便擴展使用。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作為一款娛樂麥克風,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為保證音質,它內置了6W揚聲器,采用了高靈敏度的電容音頭,能夠更好的拾取人聲,在麥頭上還有編織物包裹,防止噴麥。連接方式就簡單多了,操作與連接普通的藍牙耳機一樣。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在日常使用中,一般建議先在手機上的應用商店下載K歌軟件,以方便后期的使用。當練習或唱歌的時候,如果只想要伴奏聲,那么可以直接長按消音鍵,設備會自動去除歌曲中的人聲面保留伴奏聲。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JBL KMC300麥克風支持10種音效隨意切換,操作起來也是很簡單的,只需要短按音效切換鍵即可切換為各種音效。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音效切換鍵為三角形設計,音效切換鍵操作邏輯為短按播報當前正在使用的音效,3秒內再次短按就能在“廳堂、戲曲、民歌、KTV、流線、怪獸、喊麥、男變女、女變男及原聲音效”為順序的10種音效中切換。音效不同,唱出來也各有趣味,非常搞怪有意思。有了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如此有趣的麥克風怎么不受歡迎呢?兩位小美女主持也說要試試才行。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在JBL大師調音的加持下,作為外放音箱,麥克風的三頻表現(xiàn)也是較為均衡,整體聽感甚至比市面上一些專業(yè)藍牙音箱的音效還要好。無論日常用來聽歌,或者K歌,都能滿足需求,音質清晰明亮,享受隨時隨地K歌的釋放感。

體驗小結: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集話筒音箱于一體,麥克風無論是音響還是K歌效果,娛樂性很強。10種不同音效可自由轉換、音質細膩,多種嗨歌模式體驗,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使用上也非常方便,想唱就唱。

它可以作為送禮優(yōu)選之品,無論是家庭聚會K歌、無線主持,還是培養(yǎng)音樂愛好者的自信心,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它絕對是音樂愛好者必備的唱K神器,有了JBL 音樂唱將KMC300麥克風助力,校園麥霸從此誕生!


評論列表(已有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