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早些時候,數千名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外科醫(yī)學院和英國皇家外科醫(yī)學院的醫(yī)生們聚集到布里斯班會展中心參加每年一次的科學年會。該年會每年都會圍繞著當前外科醫(yī)學領域的熱點問題舉辦一系列的研討會、工作坊、論壇等。在這中間有一場討論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該討論會研究的是一個案例,即有一群醫(yī)生將動態(tài)4D打印技術用于手外科的手術前規(guī)劃。

負責這項研究的是Michael Chae醫(yī)生,他是一位整形外科住院醫(yī)生,同時也是墨爾本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在讀博士生。該研究團隊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將時間維度加入到觸覺模型上以幫助提供關于手部骨頭運動的改進解剖學信息。研究團隊使用4D計算斷層掃描(CT)技術掃描患者手部的骨頭,幫助塑造他們手部在進行諸如拇指外展、對掌和側捏等動作時的準確展現模型。

“在過去十年里,3D打印已經改變了外科醫(yī)生進行術前規(guī)劃的方式。所以在這里我們能夠探索如何將4D打印應用在外科手術規(guī)劃中。”Chae醫(yī)生說:“我們展示了4D打印如何準確地表現在各種拇指運動期間掌骨相應的變化。隨著4D CT掃描設備的增多,4D打印將有可能成為外科手術中被普遍接受的一種手段,并能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智能醫(yī)療.png

表腕骨和掌骨在各種手部動作中的表現的3D打印觸覺模型:拇指外伸(左)、 對掌(中心)和側捏(右)
據天工社了解,研究團隊使用了一臺來自東芝公司的Aquilion ONE 320排CT設備,該設備能夠捕獲患者進行的三個不同的拇指運動,并將其上傳到OsiriX軟件,在這里圖像會被渲染并準備好進行3D打印。隨后,研究團隊會將這些3D觸覺模型輸出為STL文件,并用3D Systems公司的一臺Cube 2桌面3D打印機將其打印出來。為了驗證他們的研究,Chae醫(yī)生和他的同事借助4D CT數據和4D打印的模型比較了第一個掌骨和第二個掌骨之間的角度,以幫助確保解剖學精度。


智能醫(yī)療1.png
從CT 掃描數據到STL文件

這個案例研究的題目是《4D打?。阂粋€基于CT成像的光固化建模的新進展,原理和應用(Four-Dimensional (4D) Printing: A New Evolution in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Stereolithographic Model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該研究去年已經被發(fā)表在了《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雜志上。
從根本上說,Chae醫(yī)生的研究團隊所謂的“4D打印”,實際上是在3D打印的外科模型上加入了時間的維度,以幫助展示拇指運動時掌骨位置的變化。因此,這些4D打印模型能夠提供患者的解剖結構更為動態(tài)的信息,以幫助外科醫(yī)生在進行手術前獲得準確而詳細的信息。 

 

智能界(ukrainianorthodoxchurchinexile.com)中國智能科技聚合推薦平臺,秉承“引領未來智能生活”的理念,專注報道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醫(yī)療、機器人、3D打印、智能汽車等諸多科技前沿領域。聚合品牌宣傳、代理招商、產品評測、原創(chuàng)視頻、FM電臺與試用眾測,深入智能硬件行業(yè),全平臺多維度為用戶及廠商提供服務,致力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智能硬件聚合推薦平臺。

人已收藏

相關文章

評論列表(已有條評論)

最新評論